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自7月起,“农银融媒”App推出“晒出身边的‘金融+红色’故事”互动话题,广泛记录和传播金融工作者扎根红色热土、赓续精神血脉的生动实践。
以此为契机,我们推出“走进红色展馆”系列报道,聚焦全国各地与抗日战争主题相关的红色场馆,用文字和影像追寻那段烽火岁月。
初秋的沈阳,高天湛蓝,红旗猎猎,西风漫卷。
一声凄厉的防空警报响起,与此同时,沈阳“9路18街”停驶鸣笛,警示世人居安思危、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咣——咣——咣……”铜制的警世钟被敲响,14响浑厚、深沉的钟声,象征中华民族浴血抗战14年的血火岁月。9月18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巨大的残历碑前,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举行。
△《辽宁日报》直播勿忘“九一八”撞钟鸣警仪式。
铭记,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汲取前行的力量。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黑暗中的不灭火种
残历碑静默,却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坐落于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广场上,一本以砖石水泥砌成的巨大台历在蓝天下摊开。流云徘徊,台历上定格的日子,令所有中国人刻骨铭心:1931年9月18日,星期五,农历辛未年,八月初七。
博物馆共设有序厅和六个展厅。通过陈列500余件历史文物和资料、100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采用多种现代化手段,向人们展示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奴役中国人民的罪行和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及不屈不挠的斗争事迹。
墙壁全部装饰花岗岩石板,镶嵌有高低起伏、连绵不断的白色山脉浮雕。在灯光的作用下,白色山脉倒映在黑色大理石地面上,墙面、地面浑然一体,营造出白山黑水的壮美景象,象征着美丽富饶的东北大好河山。
△白山黑水景象。
地面的中央有一座金字塔形的铜铸卧碑。碑的顶部是一块红色的宝石,象征着抗日烽火生生不息,民族英灵浩气永存。
介绍“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
△日本侵华政策与战争蓄谋。
日本长期图谋侵华,通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等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台湾,并将中国东北南部划为其势力范围。
△文物展出。
日本策划“满蒙独立运动”,制造皇姑屯事件,企图分裂中国领土。张学良主政东北后改旗易帜,抵制日本扩张。日本则以“满蒙危机”为借口,加速吞并东北计划。
△皇姑屯事件与东北易帜。
△皇姑屯事件场景还原。
展示“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与东北沦陷。
△日本制造战争借口。
1931年9月18日,日军自行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即炮轰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共产党随即发表《九一九宣言》,举起抗日旗帜。
△柳条湖事件。
日军对东北的侵略,给东北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东北沦陷后,不堪忍受日军残杀与凌辱的百姓纷纷背井离乡,踏上流亡之路。
△东北军北大营。
展现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血腥统治。
△溥仪被扶植为傀儡皇帝。
在殖民统治期间,日本侵略者滥施残害、屠杀与奴役东北人民,疯狂镇压东北抗日力量,大肆掠夺东北资源,实施移民侵略,使东北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灾难。
△日本移民侵略。
△日军武器。
△日军颁布的围剿抗日义勇军的布告。
△刑具“滚地笼”。
△“731”人体实验。
1932年9月15日,抗日救国军进攻抚顺,重创日本守军。日军为泄愤,在抚顺煤矿附近的平顶山村等地屠杀三千余名无辜民众,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平顶山惨案”。
△平顶山惨案的炭化月饼。
展现东北军民的抗日斗争。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
中国共产党组建东北抗日联军,14年牵制76万日军,歼灭日军17万余人、伪军5万余人。
△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建制。
△东北抗日联军浴血斗争。
△模拟东北抗日联军野外露营场景。
△车向忱为儿子缝制的“打回老家去”书包。
斗争中涌现出了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李兆麟、周保中、魏拯民、陈翰章、夏云杰、冷云等英雄人物及抗联十二烈士等英雄团体。他们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坚持抗战,铸就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
△艺术雕塑《白山魂》。
展现了全国抗战、东北光复及日本侵略者的最终下场。
△中共中央与东北抗日联军。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日本关东军迅速溃败。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新形势。
△东北光复。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
△日本无条件投降。
△抗战胜利油画。
展现以史为鉴、企盼和平,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国民政府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和百万日本侨俘遣返。
△日本战犯敬献的旗。
展厅中有一座雕塑名为《感谢中国养父母碑》。其主体是一对朴实无华的中国农民夫妇,手中牵着一个可爱的小男孩。这个小男孩是一个日本小孩。
1945年日本战败时,约有五千名日本孤儿被遗弃在中国,是善良的中国百姓以德报怨,向他们伸出了慈爱之手,将其养育成人。
△感谢中国养父母碑。
△结束语前,一位参观者在认真阅读。
“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前夕,博物馆每天都有大量来自全国的游客参观游览,多种沉浸式讲解和演出轮番开展。铭记“九一八”是一个民族对历史的深沉回望,是对未来的深层思考。
警钟,为历史而鸣,为国家而鸣,为民族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