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索新路 唤醒沉睡的资产 | 农银融媒

​不久前,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的一间会议室里,上海吉祥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祥航空”)的财务团队正对着一份报表发愁。报表上有一项特殊的资产——碳排放配额,盈余量不小,价值过亿元,但却无法直接用于公司的日常运营。

 “既然碳资产有盈余,为什么不能把它用起来?”吉祥航空财务负责人道出了很多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企业共同的心声。上海碳市场自2013年启动以来,已平稳运行十余年。截至目前,该市场已容纳航空、化工、建筑等28个行业的400余家企业。吉祥航空一直是上海碳市场中的“优等生”,连续十几年完成年度碳排放履约。2024年,吉祥航空通过引进节能新机型、飞机减重等举措,将单位碳排放量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提前实现了民航局对其设定的2025年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

“在完成清缴履约后,企业今年还有不少没用完的碳排放配额。直接卖掉当然简单,但我们判断碳价格后续还会上涨,现在卖掉并不划算。”该负责人说,“如果能够将其质押融资,既可以获得流动资金,又可以保留碳资产。”

然而,对于“碳排放配额”这一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新生事物,传统金融机构普遍持谨慎态度。估值难、波动大、处置渠道不顺畅……这些痛点使得碳排放配额质押贷款在操作层面一直难以推广,大量碳资产因此“沉睡”在账户中。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提出“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规范开展碳质押融资业务”。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农业银行上海分行没有沿用传统信贷模式,而是联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海环交所”),共同设计了一套以“上海碳价格指数”为估值基准的新型融资方案。“该指数以上海碳市场中多个特色产品在不同交易方式下的价格作为样本空间,包含市场中主要的现货及远期交易品种,可以较全面地反映碳市场整体价格水平的变化趋势。”上海环交所全国碳市场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李明表示。

 “这一指数帮助我们解决了重要的定价问题。”农业银行上海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它公开、透明、连续发布,为我们动态评估碳资产的公允价值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此基础上,上海环交所对碳排放配额进行存证与监管,上海分行将质押率、贷款利率与该指数挂钩,于近日向吉祥航空发放贷款1亿元,助力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这笔业务是推动碳市场与金融体系深度融合的前沿实践。”中央财经大学可持续准则研究中心国际合作负责人许寅硕表示,“它打通了碳排放配额从‘静态资产’向‘动态信用’转换的堵点,让其成为可配置、可运用的金融工具,既激励企业的减排行为,又为企业提供了融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