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二两肉丁面,加香菇!”
“好嘞,马上到!”
这是四川达州市大竹县建设路“一口鲜”面庄每天重复上百次的对话。
面庄负责人罗大云热情回应顾客,手下动作行云流水:浇骨汤、捞面条、淋上琥珀色肉丁臊子、撒翠绿葱花——不到两分钟,一碗麻辣鲜香的肉丁面就端上了桌。
▲面店厨师正在加工制作大竹肉丁面。
“每天不‘嗦’一碗肉丁面,总觉得一天没法开始。”熟客小王笑着说道。
“嗦”是大竹人对吃面的形象称呼。这一个字,道出了肉丁面的筋道口感和当地人爱吃面的饮食文化特色。
作为大竹县的地理标志品牌和美食名片,肉丁面的美味秘诀在于当地筋道的面条和新鲜的猪肉,以及肉丁煸炒、手工制作和烹煮工艺等关键技术。在“肉丁面”行业摸爬滚打十多年,罗大云练就了一手烹煮绝技。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全县300多家面店纷纷换上统一招牌,迈出了品牌化、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一步。
统一品牌:“大竹肉丁面”
统一招牌:标有“大竹肉丁面·越吃越想念”标识的蓝字招牌
统一标准:《大竹县肉丁面烹煮技术规范》
但“标准”有了,资金短缺成为了众多小面馆扩大产能,托举起大产业的“拦路虎”。
由农行四川达州分行10名业务骨干组建而成的“大竹肉丁面”产业信贷服务专班,针对肉丁面产业“短、小、频、急”的资金需求,逐户了解经营情况。
▲农行客户经理为“大竹肉丁面”业主介绍农行产品。
罗大云的“一口鲜”面庄成为首批受益者之一。2025年3月,面庄获得30万元生产经营贷款。罗大云用这笔资金对店面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成为首批“大竹肉丁面”品牌推广大使。
“农行贷款上门服务,手续简、审批快、放款快,利率还优惠!”忙碌间隙,罗大云笑着点赞农行的信贷服务。
支持终端门店的同时,农行还将金融服务延伸至产业上游,为小麦种植、生猪养殖和佐料生产等环节提供信贷支持,确保全产业链原料符合质量标准。
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农行四川达州大竹县支行已向“大竹肉丁面”产业链发放生产经营贷款超9300万元,支持面店52户,带动就业2000余人。